玉米是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之一。玉米要獲得高產首先要選擇優良品種、經過精心種植、科學管理、合理投入。同時在在配置前要了解玉米的播種時間、生長周期、施肥方法等等。只要學會正確的管理方法,玉米想不高產都難。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玉米的種植技術要點吧!

一、播前準備
(1)選地及整地:選擇海拔500~1300米的地區,土壤類型為紫色土,土壤pH6.5~7,四周無蔭蔽,向陽,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較好,地力均勻,保水保肥,排灌方便,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中等以上肥力地塊。整地包括凈作和間套作。

①凈作。在上年冬季進行深翻整地,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滅茬冬翻,做到根茬翻埋良好,耕深25~35厘米;播前整地主要是將土打細,達到待播狀態,并注意保墑。等行距種植,行寬80~100厘米。
②間套作。在播前1個月進行整地,耕翻25~35厘米。播前打細,使土壤達到待播狀態,并注意保墑。間套作物以土豆、小麥、蔬菜為主,玉米預留行寬為60~80厘米,間套作物幅寬40~60厘米。

(2)精選種子及種子處理:播種前進行種子精選,去除癟粒、小粒、不合格粒等。精選種子后,于播前15天進行發芽率檢驗。播前3-5天,選無風晴天,將種子攤開在干燥向陽處曬2~3天。根據各地病蟲害發生情況,針對不同防治對象選用通過國家審定登記并符合綠色環保標準的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來防治地下害蟲及各種病害。

二、精細播種
(1)播種時期:春季氣溫穩定達12℃以上時即可播種。平壩、淺丘地區一般3月中上旬播種,深丘、中低山區以3月下句、4月上旬播種育苗為宜,以利于縮短麥玉共生期,培育壯苗。

(2)育苗:采用肥球育苗或玉米專用育苗盤育苗,要求營養土中配合一定比例經過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和少量過磷酸鈣,切忌添加尿素或碳酸氫銨,以防爛種;保持營養土結構疏松,為幼苗生長提供必要的養分和水分。每個肥球或方格放1粒種子,育苗數量應按照需要再增加20%,以備查漏補缺。播后蓋上肥細土1~2厘米,用清水噴濕蓋膜保溫。

(3)移栽:移栽前應抓住晴好天氣,將地膜亮腳通氣煉苗1~2天后,逐步揭膜煉苗1~2天。待幼苗2葉1心時開始移栽,嚴禁栽老苗、大苗。移栽時,按密度要求單株定向移栽或雙株錯窩定向移栽,做到窩大底平。要求選用苗齡苗勢一致的健壯苗。起苗時盡量不傷根,以便幼茁快速返青。深栽苗,苗低于土表5厘米,壅土后不按實,栽后用清糞水一瓢兩窩澆“定根水”。適宜密度為3500~4000株/畝。

三、科學施肥:結合測土配方施肥,采用“一底三追”施肥方法,要求“施足底肥、適施苗肥、巧施拔節肥、重施攻苞肥”。
(1)底肥:要重施,并做到種肥隔開以防燒種燒苗。般每畝施農家肥2500千克、生物有機復合肥60千克或撒可富30千克、過磷酸鈣30千克、鋅硼肥2~3千克;或每畝施分析純硫酸鋅50克、硼酸30克對豬糞水750千克穴施,然后覆淺土。

(2)苗肥:幼苗5~6片可見葉時,每畝用尿素5~10千克對豬糞水750千克淋窩,施肥后中耕覆土。如遇移栽后連晴氣溫較高,應及時穴施清糞水保苗。9~10片可見葉時追施拔節肥,每畝用尿素10~15千克,撒可富復合肥15千克,對豬糞水750千克淋窩。

(3)拔節肥:9~10片可見葉時,每畝用尿素10~15千克,撒可富復合肥15千克,對豬糞水750千克淋窩。
(4)攻穗肥:大喇叭口期,結合中耕培土進行。在2株間打深穴,將肥料施入穴內,然后大培土。

(5)巧施粒肥:依植株長相而定,對于穗肥充足,植株長相好,葉色濃綠、無早衰退淡現象的田塊,可不施粒肥,以免延長生育期。若穗肥不足,植株發生脫肥現象,則應補施粒肥。粒肥施用原則“宜早勿遲”。一般每畝施尿素5千克或碳銨10~15千克,打穴深施。

四、適期收獲
當籽粒出現黑層,玉米成熟后7-10天為最佳收獲期。此時應及時收獲,并在通風向陽處晾曬。
本文來源于網絡,轉發意為學習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